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2章 一飞冲天的棒子(1/4)

作者:遥远
苏建民对姚远在这个时间背景下推出长期供货协议是持明确反对的意见的。

金融危机之下,整个亚洲的经济都会受到冲击,石油能源需求必定会出现疲软状态,国际原油价格毫无疑问会下跌。

这个时候如果推出的长期供货协议是固定了到岸价格的,苏建民是肯定支持的,因为这可以提前锁定利润,减轻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是姚远偏偏要求加上“每一个季度一次议价,以实时国际原油价格为原则基础”这么一个条款,长期供货协议就变成了有可能影响利润甚至导致亏损的协议。

反对归反对,大老板的指示是要坚决执行的,而且苏建民习惯性地认为大老板是有后手的,在他的印象里,大老板没有做过亏本的生意,这一次也不会是例外。

石油长期供货协议的事就这样被姚远抛到脑后了,王家父子三人还没到机场的时候,他人已经乘坐专机起飞前往了新加坡。

香港股市后天开市,而且恒生指数极有可能触底反弹重回昨天的高点,索罗斯会分析了这次试探的情况之后再策划新的攻击,这一次将会是周密策划的正式攻击了。

在此之前,姚远留在香港意义不大了,倒不如利用这段事件处理其他事情。

20世纪走到最后几年了,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多事之秋,而海王号事件给予了姚远极大的打击,该事件让姚远越发深刻地认识到,钱再多也没用两条先进驱逐舰管用。

他下定决心全力发展方向造船,为华夏的船舶重工事业发展助力。此次前往新加坡参加船东统一招标会,便是方向造船一个实现跃升的机会。

来自全球的十多家船东在新加坡举行船舶建造招标会,采取现场报价的方式,现场确定中标船厂,吸引了全球各国的造船厂前来。

其中,日本、韩国的造船厂是最有实力的,从70年代开始,日本船舶制造业就迅猛发展,到了90年代,韩国后来居上,逐渐挤占了日本的份额,形成了两家齐驱并驾的态势。

现如今,全球百分之七十的船舶是日本和韩国生产的,可见这两个国家的船舶制造业多么强大。

欧洲的造船厂没有成本优势,很难和日韩竞争,他们的目标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船舶,不过,自从日韩掌握了lng船的制造技术之后,欧洲的造船厂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了,但是他们很快找到了新的技术品种,如专业工程船,自航绞吸式挖泥船之类的,吨位不大,价格超高,是高附加值船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